湖北省老通城酒業(yè)商貿有限公司,湖北有什么著名的小吃

1,湖北有什么著名的小吃

湖北小吃有哪些? 00:00 / 00:2470% 快捷鍵說明 空格: 播放 / 暫停Esc: 退出全屏 ↑: 音量提高10% ↓: 音量降低10% →: 單次快進5秒 ←: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(xiàn)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

湖北有什么著名的小吃

2,豆皮干了怎么變軟

豆皮干可以用水泡軟,或者是噴一些水,慢慢來就會變軟了。下面我們來看豆皮干的做法。青椒炒豆皮干食材:豆皮100g(或者是浸泡10分鐘的豆皮干備用)、青椒1/2個、洋蔥1/2個、西式火腿/五花肉50g、蒜3瓣、鹽1g、料酒10g、生抽10g、蠔油10g、糖2g、醋3g、香油5g、淀粉3g、清水100g;做法1.豆皮切條,不要太長,容易纏繞。洋蔥、青椒切粗絲,蒜切末。西式火腿切片。2.炒鍋燒熱,加入食用油1湯匙。放入洋蔥絲和蒜末炒出香味,放入豆皮和火腿翻炒至豆皮邊緣有些微微發(fā)黃。烹入料酒,倒入清水,加入生抽、蠔油、糖、鹽,加蓋燜煮3分鐘。時間到后開蓋加入青椒絲,稍微翻炒后淋入水淀粉勾芡,出鍋前淋入麻油和醋即可出鍋裝盤。豆腐營養(yǎng)價值:1.豆腐營養(yǎng)豐富,含有鐵、鈣、磷、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,還含有糖類、植物油和豐富的優(yōu)質蛋白,素有“植物肉”之美稱。大豆的蛋白質生物學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,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。大豆蛋白屬于完全蛋白質,其氨基酸組成比較好,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幾乎都有。大豆可以直接烹調食用,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%,而制成豆腐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%~95%。2.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18%左右的油脂,大部分能轉移到豆腐中去。大豆油中的亞油酸比例較大,且不含膽固醇,有益于人體神經、血管、大腦的生長發(fā)育。

豆皮干了怎么變軟

3,湖北的10大小吃是什么

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、荊沙小吃、襄陽小吃、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,其取料廣、技法多樣,多以米、豆、面、藕制品最具特色,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,歷史故事豐富,知名度高。下面就來看看湖北的10大小吃,本地人愛吃,外地食客稱贊,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。1、老通城豆皮老通城豆皮是一種湖北武漢著名的傳統(tǒng)小吃,制餡講究,煎制精細,煎好后油光閃亮,色黃味香。多為早餐,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。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號飯店也有提供。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漢市中山大道的"老通城",其制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。2、五芳齋湯圓五芳齋湯圓是湖北武漢市的傳統(tǒng)名小吃之一,該湯圓以黑芝麻、桂花等作芯,其味鮮美異?!,F(xiàn)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優(yōu)地產品。五芳齋的創(chuàng)建和發(fā)展,歷經百余年之久?,F(xiàn)今的五芳齋,采用現(xiàn)代設備與手工制作相結合方式,由過去單一的寧波湯圓小吃品種開拓到幾十種多味湯圓及速凍系列,并繼續(xù)保持選料嚴謹、傳統(tǒng)配料、大王主理、制作精細、口味純正、油而不膩的獨特風味。3、黃石港餅黃石港餅是湖北省黃石市的地方傳統(tǒng)名點小吃之一,以其起鑼弦鼓邊,麻色黃亮,松酥爽口,甜潤清香,順氣開胃,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味名揚湖北,暢銷全國.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,清朝嘉慶年間,距黃石市約四十里的大冶縣劉仁八地區(qū)有一家劉豐泰雜貨鋪,店鋪里有一名叫劉合意的糕點師。為了招攬生意,他在龍鳳餅的基礎上,加用桔餅等原料,并在餅的兩面粘上芝麻,這便是黃石港餅。4、面窩面窩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,通常只在早餐時間(武漢人稱為"過早")提供。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干脆成了一個小洞,呈凹狀,武漢人不習慣叫它"面凹",而叫它"面窩"。面窩創(chuàng)始于清光緒年間。還有一些小面窩,用的鐵勺內部較小。面窩是武漢特有的,創(chuàng)始于清光緒年間,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,名叫昌智仁,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,就想辦法創(chuàng)制新的早點品種。5、云夢魚面云夢魚面是湖北地區(qū)的特色傳統(tǒng)名吃之一,它是用面粉及青魚、鯉魚(或草魚)魚肉為主料制作而成食品,切出來的面條,色白絲細,煮熟的面條魚香濃郁,風味獨特、鮮而不膩。因為營養(yǎng)豐富,食之易于消化吸收,并具有溫補益氣的作用,被人們美譽為"長壽面"。6、黃陂豆絲黃陂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(qū)的三大傳統(tǒng)小吃之一(其他還有黃陂三鮮),也是長江中下游區(qū)域的農家傳統(tǒng)食品,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、安徽西南部及江西。豆絲是用大米、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此時為濕豆絲,一般吃法是直接抹上醬料或自行包菜吃,也可以煮,可以蒸,配上青菜,味道和口感都相當特別,是不錯的傳統(tǒng)美食。每年臘月,家家戶戶做豆絲,飄出濃濃的年味。7、八角雪棗"八角雪棗"因產于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(qū)子陵鋪鎮(zhèn)八角街而得名。 雪棗,是因為其外形如棗,色澤雪白晶瑩而故名。八角雪棗是明末清初八角街上民間老藝人劉之芳首創(chuàng)的,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(tǒng)食品。乾隆皇帝出巡江南,慕名來到八角,親口品嘗劉氏雪棗后,大加贊賞,欽定為歲納貢品。從此,八角雪棗譽滿天下,制作技藝更是廣為流傳。8、(砂)子饃(砂)子饃是應城長江埠特有的面點小吃。做得好的(砂)子饃掰開后,能清楚地看見里面的一層層酥,五六層之多。一般人做(砂)子饃是用豬油,但好的(砂)子饃要用麻油,而且在和面時講究風向。(砂)子饃具有明顯的古代石烹遺風。黃河人類用火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。石烹法的出現(xiàn),應該說與人類谷、麥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關系。9、沖糯米粉沖糯米粉是很有特色的湖北省傳統(tǒng)特色小吃,沖糯米粉以糯米為主要材料,烹飪的做法煮菜為主,口味屬于家常味各里,有很多挑擔賣沖糯米粉者,現(xiàn)沖現(xiàn)賣。除糯米粉外,還有豌豆粉、藕粉之類,誰喜歡哪種便可沖哪種。沖粉子不僅方便可口,營養(yǎng)價值也較高,人們常以此為"過中"食品。10、頂頂糕頂頂糕,是湖北宜昌、恩施、荊門、荊州等地的特色糕類小吃之一。頂頂糕以大米粉、糯米粉、紅糖粉為原料,放入特制的小木格內,加上一點紅糖桂花,放在滾水的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,只需兩三分鐘,一塊塊圓圓的小白糕就做成了。其特點是松軟帶糯,味清香甜正。頂頂糕具有紅糖可以補血,補氣的功效。由于價格實惠、口感香甜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
湖北的10大小吃是什么

4,武漢傳統(tǒng)小吃有哪些

武漢傳統(tǒng)小吃有:熱干面、豆皮、湯包、煨湯、豆絲、糊湯粉、燒賣、面窩、武昌魚、瓦罐雞湯等。1、熱干面熱干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,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,有多種做法。以油、鹽、芝麻醬、色拉油、香油、細香蔥、大蒜子、量鹵水汁、生抽為輔助材料。其色澤黃而油潤,味道鮮美,由于熱量高,也可以當作主食,營養(yǎng)早餐,補充機體所需的能量。2、豆皮豆皮是湖北省武漢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。在武漢,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歷史最為悠久,也最負盛名?!袄贤ǔ恰笔且患揖茦堑拿?,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,以經營三鮮豆皮聞名。外地人到武漢,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為快。毛澤東曾品嘗數(shù)次,贊不絕口。豆皮原為民間小吃,老通城酒樓創(chuàng)建于1931年,其豆皮根據(jù)傳統(tǒng)做法,博采眾長,以豆、米、漿拌雞蛋做皮,以糯米為餡,色澤金黃透亮,外脆內嫩,以其獨特風味逼近聞名。因餡內包以豬腿肉、玉片等得名三鮮豆皮,后經改進形成多種口味的豆皮。3、湯包"四季美"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,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,如春炸春卷,夏賣冷食,秋炒毛蟹,冬打酥餅等,1927年開業(yè),生意興隆;后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制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,受到顧客的好評,被譽為"湯包大王",使該店變?yōu)橹饕』\湯包的湯包館。他們制餡講究,選料嚴格,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,然后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,包在薄薄的面皮里,上籠蒸熟,肉凍成湯,肉泥鮮嫩,七個一籠,佐以姜絲醬醋,異常鮮美。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,除鮮肉湯包外,他們還應時制作蟹黃湯包、蝦仁湯包、香菇湯包、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。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(tǒng)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。這種湯包具有皮薄、湯多、餡嫩、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,有蝦仁湯包、香菇湯包、蟹黃湯包、雞茸湯包、什錦湯包等新品種,花樣繁多,風味獨特。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,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。有經驗食客的吃法為: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,慢慢吸盡里面的湯汁,然后再吃湯包的面皮和肉餡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的特有滋味。4、煨湯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漢的煨湯, “小桃園”是最好的選擇。這個小店坐 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,人稱“煨湯專家”,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(xiāng)黃陂的祖?zhèn)髅胤?。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、排骨湯、蹄膀湯、八封湯、甲魚湯、牛肉湯、鴨湯等。以瓦罐雞湯最著名,其原料為產于黃陂、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。將雞塊入油鍋爆炒,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,用旺火煮熟,小火煨透,湯鮮肉爛,原汁原味,營養(yǎng)豐富。5、豆絲“福慶和”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,在六渡橋一帶,以經黃陂風味的豆絲著稱。粉質欽滑,味鮮可口。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(qū)三大漢族傳統(tǒng)小吃之一(其他還有黃陂三鮮、黃陂糍粑)。吃客唐魯孫:“談到吃牛肉,黃陂的牛肉豆絲,固然遠近知名,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,倒也貨真價實,腴而不膩。是長江中下游區(qū)域的農家傳統(tǒng)食品,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、安徽西南部及江西。豆絲是用大米、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并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,當然為了便于保存可切絲晾干成為干豆絲。一般吃飯濕豆絲可以炒食或煮食,最好吃的是與牛肉或臘肉一并炒或煮,干豆絲就只能夠煮食了。在湖北黃陂豆絲是必不可少的年貨,每年臘月,家家戶戶做豆絲,飄出濃濃的年味。豆絲是以綠豆、大米等為原料,磨碎成漿,在鍋里攤成皮,切成絲,武漢人很愛吃,有湯豆絲、干豆絲、炒豆絲等多種吃法。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,炒時按顧客要求,可以枯炒,也可軟炒,味道各有千秋,區(qū)別只在火候。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、濕豆絲、水發(fā)香菇、玉蘭片等,外加調味佐料,用麻油煎爐炒熟。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,豆絲綿軟滋潤,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,別有風味。6、糊湯粉糊湯粉,著名武漢漢族小吃,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,凡賣糊湯粉,必賣油條。被譽為“武漢一絕”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,是經典的漢味名吃。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,其傳統(tǒng)意義、歷史內涵,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。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,撲面而來的是水鄉(xiāng)澤國、魚米之鄉(xiāng)的氣息和味道。7、燒賣漢口花樓街、交通路交匯處的“順香居”是一家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老店。該店制作的重 油燒麥,油重而不膩人,味道鮮美,而且形如銀菊,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開。燒麥的制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、饅頭、橘餅、花生米、冰糖、葡萄干等切成小丁,略微一炒,再用桂花、紅綠絲、白糖調合成餡。面粉加水適量,放少許精鹽揉和成面團,搟成一張張荷葉形薄皮,放入餡心,加少許麻油包成。燒麥或炸、或烤、或蒸,皆香甜可口,令人食之不厭。 8、面窩武漢人過早,最喜歡吃的是面窩。在武漢的大街小巷,到處可見熱氣騰騰的大油鍋,金黃的面窩在里面翻滾著,散發(fā)出誘人的香味。面窩是武漢特有的,創(chuàng)始于19 世紀末。當時,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人,名叫昌智仁。他看到燒餅生意不好,就想辦法創(chuàng)制新的早點品種。他請鐵匠打制了一把窩形中凸的鐵勺,內澆用大米、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,撒上黑芝麻,放到油鍋里炸出一個個邊厚中空、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。吃起來厚處松軟,薄處酥脆,稱之為面窩,流傳一百多年,成為價廉物美的武漢特色早點。9、武昌魚肉質鮮嫩細膩,制作方式多樣。烹飪好的武昌魚味道香辣鮮美,滋味悠長,讓人回味無窮。10、瓦罐雞湯瓦罐雞湯是湖北的一道名菜,采用原始方式,將雞肉熬制而成。湯汁清淡甜美,肉質酥爛,滋味鮮美,且有很好滋補身體的功效,讓人贊不絕口。武漢的小吃很多,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鮮豆皮、四季美的湯包、蔡林記的熱干面、順香居的燒梅、福慶和的牛肉豆絲、糯米包油條、小桃園的煨湯、田啟恒的糊湯粉、謝榮德的面窩等等。其中又以老通城、小桃園、蔡林記、四季美合稱武漢“四大名小吃”,曾經的風光無限,讓很多“老武漢”如數(shù)家珍。著名的美食街區(qū)有武昌戶部巷、黃陂好吃街、漢口吉慶街等。詩贊曰:漢皇風光最繁華,十里囂塵百萬家。不是文人才筆大,焉能寫盡各生涯。芝麻馓子叫凄涼,黃陂街邊賣小吃。水餃湯圓豬血擔,夜深還有滿街梆。小家婦女學豪門,睡到晨時醒夢魂。且慢梳頭先過早,糍粑油餃一齊吞。吃新食品較常添,葷素相參價亦廉。麻雀頭酥鵝頸軟,豆黃餅肥藕魚圓。武漢的簡介:武漢,簡稱“漢”,別稱江城,是湖北省省會,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,特大城市,中國中部地區(qū)的中心城市,全國重要的工業(yè)基地、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,聯(lián)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。截至2019年末,全市下轄13個區(qū),總面積8569.15平方千米,常住人口1121.2萬人,2020年地區(qū)生產總值1.56萬億元。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、長江中游,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,形成武漢三鎮(zhèn)(武昌、漢口、漢陽)隔江鼎立的格局,市內江河縱橫、湖港交織,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。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,武漢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稱,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,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,是華中地區(qū)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。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、中部崛起戰(zhàn)略支點、全面創(chuàng)新改革試驗區(qū),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(qū)之一,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中心。根據(jù)國家發(fā)改委要求,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、高水平科技創(chuàng)新中心、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。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楚文化的重要發(fā)祥地,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。春秋戰(zhàn)國以來,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(yè)重鎮(zhèn),明清時期成為“楚中第一繁盛處”、天下四聚之一。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(xiàn)代化進程,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,被譽為“東方芝加哥”。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,近代史上數(shù)度成為全國政治、軍事、文化中心。

推薦閱讀

熱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