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農村人比較清楚,農村人一向生活過得節(jié)儉,茅臺,五糧液酒價錢上都比較貴,一小瓶酒也要好幾百,甚至一千多,以他們的思想拿買這幾瓶酒的錢買別的酒喝,夠喝好久了。上檔次的不一定是人喜愛,人喜歡喝的酒不一定上檔次。勾對而成的酒雖然是由調酒師嚴格要求操作的產品,但對于農村人而言,是喜歡糧食酒原有的醇厚和酒性。
過年普通家庭都喝什么檔次的白酒?
春節(jié)時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是最重要的節(jié)日,家人朋友歡聚一堂,其樂融融,上了飯桌酒水是必不可少的。那么過年買酒的話,有哪些選擇呢?過年時祥和喜慶的氣氛,那么白酒自然也要選擇帶有一點喜慶的,但前提是選擇知名大廠商的主打品牌。根據價位來看的話,100以下稍顯低檔,過年嘛,喝點好酒不僅有面子,也是對自己的犒勞。
100-200:親民的大眾價位段,自飲和招待親朋也不算拿不出手。不錯的選擇有茅臺王子酒普王130-150,洋河海之藍130-150,古井貢酒古5 150-180,金劍南160-180等。部分地區(qū)也可以選擇本地區(qū)認可度較高的自產品牌,如山西汾酒老白汾,陜西的西鳳酒華山論劍10,湖北的白云邊15,江蘇的雙溝珍寶坊君坊等。
200-300價位,瀘州老窖特曲(原來性價比很高,現在漲價了),雙溝圣坊,五糧春,這個價位其實相對尷尬,可選擇的并不多,預算有限的嫌貴,預算充足的嫌檔次不夠,更愿意上到300-600區(qū)間。300-600,這個價位區(qū)間給的寬一點,因為到了這個區(qū)間,相對價格的來去敏感程度就稍低一點。這價位首推的劍南春水晶劍,次推洋河夢之藍M3。
其他的根據地區(qū)認可度選擇舍得,天之藍,紅花郎,青花汾,水井坊8號,習酒1988,賴茅傳承藍,國緣對開等。這價位基本上都能買到各個廠家的核心產品了。600 :這個往上,就不分價位了,因為誰都知道,首選茅臺飛天,買不到53度就買43度,不要43度就買普五或者1618,這個價位的選擇比較簡單粗暴,畢竟龍頭地位在那擺著。
農村人過年走親戚喝白酒好還是喝米酒好?
農村人過年走親戚喝什么酒好?@2019頭條歡喜大拜年@字節(jié)跳動扶貧 @頭條三農 @山貨上頭條 @農村過年 首先說說拜年吧。拜年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(tǒng)習俗,農村人的親戚很多,有些遠親平時很少走動,正好利用過年農閑的春節(jié)互帶禮品送上祝福以此增加感情。最好的交流就是吃飯,若是不吃飯就走了,主人會覺得你看不起他很沒面子。
無酒不成席,現在生活好了,白酒的檔次也是逐年攀升,好幾家親戚都擺上了五糧春呢,這就要根據你個人的身體情況,選擇白酒、啤酒或飲料,小酌怡情,酒多傷身。婦女和小孩一般不喝白酒,主人家早有準備,除了牛奶、王老吉等飲料外,還會端上一盆熱氣騰騰的光山特產甜米酒,也叫糯米酒,微酸香甜,喝起來有點酒的味道,老人小孩都愛喝。
請問過年喝什么酒上檔次,說一說大家的選擇吧?
上檔次的不一定是人喜愛,人喜歡喝的酒不一定上檔次。所謂上檔次、一是價位高,二是名酒,喝這上檔次的酒一是人的面子,二是名氣,三彰顯自已身份,但農家待客餐桌上,卻並不一定實惠和受歡迎。喝酒當然也要分地方場合,要是在農村農戶家便“莫笑農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豚”,就講個地道醇香,喝個喜歡對口味就是,不論啥檔次了。
本人對酒雖無豪飲習慣,但待客家里備的酒也高低雅俗都有,什么西鳳五糧液,還有自已釀制的高粱桿桿酒,玉米整豆豆酒。名酒貴酒咱買不起,多是城里親朋送的,咱有時也用他裝點桌面,但常常是“推銷”不出去,而這些送我上檔次酒的客人,卻’總是點名要喝我自釀的,無法和名酒比價錢的甜桿桿酒。因此,就喝酒而論,並不一定要講酒的檔次,而是對口味,喜歡好喝就好,喝出情義就是了!。
今天給親戚家的孩子過滿月,都是用的中華煙,高檔酒,你覺得農村有必要嗎?
看你親戚家的實際情況,現在農村發(fā)展的還不錯,有錢人比我們想象的要多,如果你家親戚屬于這一類,那也沒什么問題,比較孩子滿月,也是件喜事,說不準人家全家都盼著這大胖小子呢!如果你家親戚只是一般的農村家庭,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,盲目的攀比了,簡單舉個例子,我家親戚比較多,這種日子怎么得十幾二十桌,一桌兩包軟中華,按買的多,150算,高檔酒這個很難定義,因為用的中華煙,那么海之藍估計都不夠格調了,每桌酒按500算,20桌那也是不小的開支。
其實,親戚們過來主要是道賀,宴席、煙酒只要不是太次,大家也不會挑禮,太好的煙酒農村人反而不太習慣,喝的抽的都放不開。像我回家的時候,給我父親帶了瓶錦江王,湖南特產,3斤的,2000多,帶了幾盒和天下,后來知道那酒我父親藏了起來,說是農村人平時哪能喝那么好的酒,浪費了。后來,我再回家,也想著帶點煙酒,但是再也不帶那么貴的,最多也就是海之藍上下檔次的,這樣家里人喝的放得開,喝的舒服。
春節(jié)里,在農村親戚朋友串門酒桌上為啥很少喝茅臺、五糧液酒,即使有人帶也很少人喝?
春節(jié)里,在農村親戚朋友串門酒桌上為啥很少喝茅臺、五糧液酒,即使有人帶也很少人喝?對于這個問題我最有發(fā)言權,因為我的老父親最喜歡喝酒,每年過年我姊妹們都要買上幾瓶孝敬他老人家。孝敬他的酒有電視上廣告的, 也有不同地方的自烤酒,但他只喜歡喝我們這里有個小作坊里烤的,價錢4元一斤的那種。只要我們買好酒給他,每次他都會說別買,這酒我喝不習慣,我不喜歡喝。
是真的不喜歡喝嗎?我想其實是有原因的。一是舍不得喝,怕給我們花錢,二是真不習慣喝。我們農村人比較清楚,農村人一向生活過得節(jié)儉,茅臺,五糧液酒價錢上都比較貴,一小瓶酒也要好幾百,甚至一千多,以他們的思想拿買這幾瓶酒的錢買別的酒喝,夠喝好久了。再一個就是這種好酒的味道有一股香味,父親常說這股曲酒的味道嗅不來,喝多了頭疼。
雖然我不喝酒,但嗅起來確實和本地的小榨酒有所不同。春節(jié)時,有朋友來家里串門時, 父親就會拿出他的好酒來倒給他們喝,說自己喝不習慣看他們會不會喝。他的朋友一杯下肚以后,也是說喝不習慣,還是改喝了我們的本地酒。這種好酒人們喝不習慣主要還有一個原因是勾對而成的,并不是由純糧食烤出來的。勾對而成的酒雖然是由調酒師嚴格要求操作的產品,但對于農村人而言,還是喜歡糧食酒原有的醇厚和酒性。
用農村人的話說就是“暴” ,喝上幾口勁就上來了,而且頭也不痛。還有就是買到了假酒,假酒雖然喝不死人,但寡淡無味,完全沒有酒的醇香味?,F在買到假酒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,有些黑心的商家收購一些空瓶來,裝上普通的酒充當好酒高價賣出。一當被人買了后,喝一次就否定了原裝好酒的味道,然后給出定論原來這酒也不過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