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甘姓有什么歷史
甘姓,現(xiàn)行較常見姓氏。分布很廣,今北京,河北景縣,山東平邑、龍口,內蒙古烏海,山西太原,江西金溪、崇仁,湖南汨羅,廣東新興,廣西田林,云南隴川、河口,四川合江、湖北紅安、峨邊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、壯族、傣族、彝族、土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等多個民族有此姓。
甘姓源出:
甘氏之先,黃帝第十三子,名中,封于甘,子孫以國為氏。歷虞夏世為諸侯,其地在有扈國之南郊。至商有盤公賢德萃拔高宗師焉,迨至周,仍世為諸侯,數千余年子孫蕃衍散居天下。(來自《甘氏源流記》) 其他說法:
1、出自姒姓,以國名為氏。夏朝時,有諸侯國甘國(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),其君主家族在亡國后散居各地,以原封國名為姓,成為甘姓的一支。
2、出自子姓,以祖字為姓。據《姓纂》、《姓譜》所載:“甘,武丁臣甘盤之后?!鄙坛瘯r,高宗武丁曾就學于甘盤,后武丁為商王,遂用甘盤為相。甘盤的后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為姓,遂成甘姓。
3、出自姬姓,以地名為氏。據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載:“周武王同姓,于畿內為諸侯,因氏焉,甘伯恒公是也,秦有甘茂、甘羅”。即周武王時,封同族人于畿內為諸侯王,其中有封于甘地者,稱甘伯。后有甘伯恒公,其后代亦為甘姓。這一支甘氏,最初的發(fā)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內。當時所謂的王畿,是指現(xiàn)在以陜西長安為中心的四周之地。根據考證,現(xiàn)在陜西省鄠縣的西南,當時就是以甘為名,因此,陜西一帶,一向就認為是甘氏的發(fā)源地。
4、出自春秋時甘國昭公之子帶,其后人以甘為氏。 甘姓始祖:甘盤。殷商中興名主武丁,年輕的時候,曾就學于一位叫作甘盤的學者。后來繼位,便禮聘甘盤為相。這位被后世推崇為賢相的甘盤,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,便是甘氏的始祖。像《姓纂》、《姓譜》等書就異口同聲地指出:“甘,武丁臣甘盤之后”。故甘氏后人尊甘盤為甘姓的始祖。
秦朝有甘茂和甘羅
戰(zhàn)國時期秦國的少年丞相甘羅,三國時期東吳的甘寧
有很久的歷史了
問我們家阿思吧。
這個沒有研究
2,請問誰知道甘姓是哪個地方的
甘姓家譜目錄
甘
1086【遼寧】潘陽甘氏宗譜一卷
(清)甘士鐗 甘運復續(xù)修
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刻本
遼寧圖
注:甘士錀、甘運清首修於清乾隆七年,此為二
修。
1087【遼寧】潘陽甘氏宗譜一卷
(清)甘運滄 甘運潔等續(xù)修
清嘉廬九年(1804)甘運濂刻本 一冊
遼寧圖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
注:甘士錀、甘運清首修於清乾隆七年,此為三
修。
1088【遼寧】潘陽甘氏家譜一卷
, (清)甘書芬 甘景麟續(xù)修
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甘恪修刻本
科圖 遼寧圖 日本 美國
注:甘士錀、甘連清始修於清乾隆七年,此為四
修。卷端作《潘陽旗漢甘氏全譜》。
1089【江蘇丹陽】甘泉里甘氏家譜不分卷
(清)甘土愍等三修
清康熙十五年(1676)木活字本 四冊
美國
1090【浙江常山】甘氏族譜六卷
民國二十八年(1939)木刻本
浙江常山縣芳村鎮(zhèn)河邊山村
1091【浙江常山】甘氏宗譜七卷
(民國)鄭順來重修
民國二十八年(1939)木刻本
浙江常山縣芳村鎮(zhèn)河邊山村
1092【安徽】桐城梅嶺甘氏宗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
卷
(清)甘子瑞等修
清光緒三十一年(1905)燕翼堂木活字本 二
十一冊
美國
1093【安徽】太湖縣甘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
(清)甘炳垣等纂修
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)晉熙舊學堂刻本 十
六冊
湖北圖
1094【安徽】太湖甘氏宗譜十九卷首一卷
(民國)甘世珍等修
民國十八年(1929)晉熙舊學堂活字本 二十
冊
北圖
1095【江西南昌】東關甘氏支譜二卷首一卷
(清)甘時霖續(xù)修
清嘉慶十一年(1806)友德堂刊本 二冊
科圖
1096【江西南昌】東關甘氏支譜二卷首一卷末
一卷
(清)甘懷和等重修
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永思堂木活字本
日本 美國
1097【江西】奉新甘氏重修族譜九卷
(清)甘??〉茸胄?
清光緒二年(1876)木活字本 十八冊
江西圖
1098【江西】豐城驪塘甘氏族譜□□卷
(清)甘氏合族修
清乾隆年間木活字本
江西圖(存藝文卷1一8,世系卷6一7)
1099【江西豐城】驪塘甘氏族譜不分卷
(清)甘氏合族修
清道光間木活字本
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