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
1,白酒里面的重金屬含量怎么樣行業(yè)標準是什么樣的
重金屬算是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無處不在了,空氣、水源、土壤污染,土壤污染影響農作物,生產運輸儲存污染等等,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可能會造成酒類在生產、運輸、儲藏過程中重金屬和有害物質超標。國家規(guī)定對酒類中鉛的含量每千克不得高于0.5毫克。市面上符合行業(yè)檢測標準的白酒都不會高于這個數,當然有被抽查出的極個別無良廠商是個例外。當然,為了大家能喝到更放心的酒,也有的酒企將重金屬凈化作為一項核心技術去攻克,以此為代表有帝漿古醬,除了產自茅臺7.5平方公里核心產區(qū)之外,更通過SGS國際檢測認證重金屬分離技術凈化了一些酒里面的重金屬,讓酒里面的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。
2,酒中的有害物質知多少
酒中的有害物質知多少一般人認為,酒中除乙醇外,就是水。但酒中的有害物質有哪些,并非人皆所知。酒中的有害物質來源于原料,釀造方法及過程等。一.蒸餾酒(白酒)中有害物質甲醇 是釀酒原料水解和發(fā)酵過程中產生的。甲醇毒性大,攝入4~10克可致中毒。而且甲醇在體內具有蓄積作用,不易被排除體外,其氧化產物為甲酸或甲醛,毒性更大,甲酸毒性比甲醇大6倍,比甲醛大30倍。因此,較小量的甲醇有時也可以引起中毒。我國規(guī)定糧食白酒每100毫升應≤0.04克,以薯類代替糧食的白酒每100毫升應≤0.12克。醛 包括甲醛和乙醛,有較大的刺激性和辛辣味。醛是在酒釀制過程或酒精酸敗時,部分醇可氧化成醛。飲含有10克甲醛的酒可致人死亡。通常消毒和浸泡尸體的消毒劑就是40%的甲醛液(又稱福爾馬林)。酒中醛含量極少時可增加芳香味,如每升酒中含量達30克,即可對粘膜產生刺激作用(灼燒感和嘔吐)。在蒸餾酒時酒頭含量最多,經過貯存會逐漸會發(fā)一些。人們經常喝乙醛含量高的酒,容易產生酒癮。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83倍。因此它在白酒中的含量必須是非常微小的。我國規(guī)定白酒中總醛含量每100毫升≤0.02克。雜醇油 又稱高級醇,主要包括正丙醇、異丁醇、異戊醇、戊醇等。雜醇油是釀酒原料中蛋白質、氨基酸和糖分解而成,含量過高時,對人體有毒害作用。其毒性和麻醉力與碳鏈的長短有關,碳鏈越長毒性越強,如戊醇的毒性比乙醇大39倍。雜醇油含量過高時,不僅酒味不正,而且使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充血,產生頭痛和大醉,這就是所謂的“上頭”。由于雜醇油在體內氧化慢,停留時間長,容易引起惡醉。因此,國家規(guī)定蒸餾酒及配制酒雜醇油含量(以異丁醇和異戊醇計)每100毫升應≤0.20克。氰化物 用木薯或果核為原料釀酒時,原料中氰甙經水解后可產生氫氰酸,氫氰酸分子量低且易揮發(fā),可隨水蒸汽一起進入酒體,酒中可含氰化物,此系劇毒物,中毒者可在數分鐘至2小時內死亡。國家規(guī)定以木薯為原料的白酒中氰化物應≤5毫克/升,以代用原料的白酒應≤2毫克/升。鉛 酒中鉛主要是從釀酒、盛酒器具、銷售器具中溶蝕而來。蒸餾酒在發(fā)酵過程中可產生少量的有機酸,如丙酸、丁酸、酒石酸和乳酸等,含有機酸的高溫酒蒸汽能使蒸餾器壁中的鉛溶出,總酸含量高的酒往往含鉛量也高,錫的純度是影響鉛含量的主要因素。果酒等不需蒸餾和冷凝的酒,應該是無鉛的,但摻兌白酒就可能帶入鉛。鉛是有毒有害金屬,飲酒者發(fā)生鉛急性中毒者罕見;因鉛在體內有蓄積作用,排出慢,所以長期酗酒者可發(fā)生慢性鉛中毒;中毒癥狀為:頭痛頭暈、記憶減退、手握力減弱、睡眠不佳、貧血等。有研究認為,鉛可能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。所以,我國對酒中鉛的含量有嚴格限制,國家規(guī)定蒸餾酒及配制酒中鉛含量(以鉛計)每升應≤1毫克。錳 酒中不應含有錳。然而,在以高錳酸鉀處理甲醛含量高的白酒或有鐵混濁的白酒時,若不經重蒸餾常使酒體殘留較高的錳。盡管錳屬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但是因為其安全范圍窄,長期過量攝入仍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。故我國規(guī)定白酒中錳含量每升應≤2毫克。 農藥殘留 如果釀造酒的原料如糧食或薯類被農藥污染嚴重,那么酒中就會有農藥殘留,如六六六、滴滴涕等農藥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,而被植物體吸收,就會殘留在種子里或塊根中,用這種原料釀酒就會有農藥殘留。所以國家規(guī)定每公斤糧食每六六六不得超過0.3毫克,滴滴涕不得超過0.2毫克。塑化劑 塑化劑又叫增塑劑可塑劑,其成分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,添加到塑料制品中,可增強材料的柔韌性。 酒中塑化劑主要來自于塑料制品,如接酒桶、塑料輸酒管、酒泵進出乳膠管、封酒缸塑料布、成品酒塑料內蓋,成品酒塑料袋包裝,成品酒塑料瓶包裝,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。用塑料袋、塑料瓶包裝的成品酒,隨著時間的推移,產品中的塑化劑含量會逐漸增加。因此,購買白酒時最好避免塑料制品包裝。二.發(fā)酵酒發(fā)酵酒系指含糖和淀粉的原料,經糖化和發(fā)酵后不需蒸餾而成的的酒類,包括啤酒、果酒和黃酒等。乙醇含量通常較低,各種發(fā)酵酒乙醇含量差異較大,一般在4%~20%之間。發(fā)酵酒主要的有害物質有以下幾種:N—二甲基亞硝胺(強致癌物) 這類有害物質主要存在于啤酒中,其含量的多少與生產方法有關。我國關于發(fā)酵酒的衛(wèi)生標準(GB2785—1981)規(guī)定,啤酒中N—二甲基亞硝胺每升應≤3微克。黃曲霉毒素B1(強致癌物) 啤酒、果酒和黃酒等是不經蒸餾的酒類。如果原料受到黃曲霉毒素和其他非揮發(fā)性有毒物質的污染,將全部保留在酒體中。因此,對發(fā)酵酒來說,原料的衛(wèi)生問題比蒸餾酒意義更大。故我國規(guī)定發(fā)酵酒的黃曲霉毒素B1每升應≤5微克。二氧化硫殘留 釀造葡萄酒和果酒的過程中,需要加入某些抑制雜菌侵蝕作用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等,這類物質如含量過高也會有害。我國規(guī)定果酒中二氧化硫殘留量(以游離得二氧化硫計)每公斤應≤0.05克。微生物污染 由于發(fā)酵酒乙醇含量低,尤其是生啤酒除了糖化工藝外再無殺菌過程,微生物污染和繁殖的機會相對較多。一般認為啤酒通過發(fā)酵,污染的細菌數量隨酸度和酒精度的升高而大為削減。因此,為保證啤酒的質量,首先應有足夠的發(fā)酵期,其次是嚴格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衛(wèi)生要求。我國規(guī)定發(fā)酵酒菌落總數應≤50cfu/ml,大腸菌群MPN≤3個/100ml,生啤酒大腸菌群MPN≤50個/100ml。三.配制酒 系指以蒸餾酒和發(fā)酵酒為酒基,添加可食用的輔料(包括水果和水果汁、食用糖、食用香精、食用色素等)配制而成(也稱露酒)。對于酒基和輔料都應符合相應的衛(wèi)生要求。不得使用工業(yè)品為原料。提示: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九條:如飲酒應限量。限量飲酒不僅可以減少酒精帶來的危害,而且也能減少酒中其他有害物質攝入及其對健康的危害。
3,白酒的成分有哪些除了水 酒精以外
白酒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蒸餾酒,為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。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(占總量的98%-99%),而溶于其中的酸、酯、醇、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(占總量的1%-2%)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,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(又稱典型性,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(xié)調平衡,具有獨特的香味)和質量。 其中酸、酯、醇、醛等這些并沒有多少有營養(yǎng)的,只是香味而已,如果想有營養(yǎng),可以喝藥酒哈! 現試驗證明白酒1/3熱量補償肝臟消化能量,2/3的熱量在肝外參加蛋白質、碳水化物等營養(yǎng)素能量代謝。乙醇化學能的70%可被人體利用,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。飲適量白酒,使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發(fā)生興奮效能。有失眠癥者睡前飲少量白酒,有利于睡眠,并能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,起到健胃作用。白酒有通風、散寒、舒筋、活血作用,例如紅花酒治療血淤性痛經癥,龜肉酒治療多年咳嗽,蛇血酒補養(yǎng)氣血,桔子酒、桃仁酒治療腎虛腰痛等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順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產中,必然會產生一些有害雜質,有些是原料帶入的,有些是在發(fā)酵過程中產生的,對于這些有害物質,必須采取措施,降低它們在白酒中的含量。 (一)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,但含量過高,對人們有毒害作用,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,能使神經系統(tǒng)充血,使人頭痛,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而加劇。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,在機體內停留時間較長。 雜醇油的主要成分是異戊醇、戊醇、異丁醇、丙醇等,其中以異丁醇、異戊醇的毒性較大。原料中蛋白質含量多時,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也高。雜醇油的沸點一般高于乙醇(乙醇沸點為78℃,丙醇為97℃,異戊醇為13l℃),在白酒蒸餾時,應掌握溫度,進行掐頭去尾,減少成品酒的雜醇油含量。 (二)醛類 酒中醛類是分子大小相應的醇的氧化物,也是白酒發(fā)酵過程中產生的。低沸點的醛類有甲醛、乙醛等,高沸點的醛類有糠醛、丁醛、戊醛、己醛等。醛類的毒性大于醇類,其中毒性較大的是甲醛,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,是一種原生質毒物,能使蛋白質凝固,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。在發(fā)生急性中毒時,出現咳嗽、胸痛、灼燒感、頭暈、意識喪失及嘔吐等現象。 糠醛對機體也有毒害,使用谷皮、玉米芯及麩糠做輔料時,蒸餾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類含量皆較高。 白酒生產中為了降低醛類含量,應少用谷糠、稻殼,或對輔料預先進行清蒸處理。在蒸酒時,嚴格控制流酒溫度,進行掐頭去尾,以降低酒中總醛的含量。 (三)甲醇 果膠質多的原料來釀制白酒,酒中會含有多量的甲醇,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較大,4—10克即可引起嚴重中毒。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,毒性更大于甲醇,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,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。白酒飲用過多,甲醇在體內有積蓄作用,不易排出體外,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是甲酸和甲醛,所以極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。發(fā)生急性中毒時,會出現頭痛、惡心、胃部疼痛、視力模糊等癥狀,繼續(xù)發(fā)展可出現呼吸困難,呼吸中樞麻痹,昏迷甚至死亡。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粘膜刺激癥狀、眩暈、昏睡、頭痛、消化障礙、視力模糊和耳鳴等,以致雙目失明。 甲醇產生的數量與制酒原料有密切關系,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,可采取以下措施: (1)選擇原料 過熟的或腐敗的水果、薯類以及野生植物(如橡子),果膠質含量較高,用這些原料來釀酒,甲醇含量會高。應選擇含果膠質少的原料來釀酒,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。 (2)使用黑曲作糖化劑時,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膠酶較多,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。若使用黃曲作糖化劑,由于它所含果膠酶少,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。 (3)利用甲醇在酒精濃度高時易于分離的特點,可通過增加塔板數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,提高酒精濃度,把甲醇從酒精中提取出來。精餾時,若控制回流比在1∶10—1∶20,可把甲醇分離出來。例如含有0.18—0.2%甲醇的白酒,只要分餾出3%的酒精,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.12%以下。也可另設甲醇分餾塔除掉甲醇。 (四)鉛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,含量0.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,20克可以致死。鉛通過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較少的,主要是慢性積蓄中毒。如每人每日攝入10毫克鉛,短時間就能出現中毒,目前規(guī)定每24小時內,進入人體的最高鉛量為0.2—0.25毫克。隨著進入人體鉛量的增加,可出現頭痛、頭昏、記憶力減退、睡眠不好、手的握力減弱、貧血、腹脹便秘等。 白酒含的鉛主要是由蒸餾器、冷凝導管、貯酒容器中的鉛經溶蝕而來。以上器具的含鉛量越高,酒的酸度越高,則器具的鉛溶蝕越大。 為了降低白酒的含鉛量,要盡量使用不含鉛品金屬來盛酒或制作器具設備。同時要加強生產管理,避免產酸菌的污染,因為酒的酸度越高,鉛的溶蝕作用愈大。對于含鉛量過高的白酒,可利用生石膏或麩皮進行脫鉛處理,使酒中的鉛鹽[Pb(CH3COO)2]凝集而共同析出。在白酒中加入0.2%的生石膏或麩皮,攪拌均勻,靜置1小時后再用多層絨布過濾,能除去酒中的鉛,但這樣處理會使酒的風味受到影響,需再進行調味。 (五)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原料,如木薯、野生植物等,在制酒過程中經水解產生氫氰酸。中毒時輕者流涎、嘔吐、腹瀉、氣促。較重時呼吸困難、全身抽搐、昏迷,在數分鐘至兩小時內死亡。 去除方法:應對原料預先處理,可用水充分浸泡,蒸煮時盡量多排汽揮發(fā)。也可將原料曬干,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。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%左右的黑曲,保持40%左右的水分,在50℃左右攪拌均勻,堆積保溫12小時,然后清蒸45分鐘,排出氫氰酸。原料粉碎得細,排除效果較好。 (六)黃曲霉毒素 麥類、大米、玉米、花生等由于霉爛變質,會污染上黃曲霉,有些黃曲霉菌會代謝產生出有毒物質,人們食用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后,會產生致癌物質,對于發(fā)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。發(fā)酵食品中黃曲霉毒素(以黃曲霉毒素B1計)不得超過5微克/公斤。 對原料要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,防止發(fā)霉變質,超過黃曲霉毒素允許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。發(fā)酵用的菌種應經有關部門鑒定,確認無毒產生,才能使用。 (七)農藥 谷類和薯類在生長過程中,由于過多施用農藥,經吸收后,會殘留在果實或塊根中。在制酒時,這些有毒物質會進入酒體,特別是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,更應注意。按衛(wèi)生部規(guī)定,每公斤糧食,六六六不得超過0.3毫克,滴滴涕不得超過0.2毫克。 為了防止農藥中毒,對原料要加強檢驗。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等無毒無害的滅蟲辦法。農藥要合理使用,推廣高效低毒農藥。積極治理三廢,不用有毒有害的廢水灌溉農田,防止有毒農藥和三廢污染農作物。對原料要推廣缺氧保管,低溫保管,少用藥劑熏蒸,不能把有毒有害物質與原料同庫貯存。 科學飲用白酒,有益身體健康。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,少量飲用后能刺激食欲,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環(huán),使人精神振奮。飲用白酒過量會刺激胃粘膜,不利消化,輕者過度興奮,皮膚充血,意識模糊,人的控制能力降低;重者知覺喪失、昏睡等癥狀。因此,為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,建議不要過量飲用白酒